這是一個端午節的長假,在華人的社會,很多人都會在這個節日吃粽子,我們會吃粽子是因為這一位仁兄:

屈原(約前343年-約前278年6月6日),羋姓,屈氏,名平,字原,楚國人。

有時候我會想這位大哥為何有這個本事,已經離開了這麼多年之後,還可以讓我們一直在吃粽子呢?

如果他來到了現代,他的故事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發嗎?話說:

屈原本來的老闆楚懷王非常信任他,他還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。後來老闆換了,到了楚頃襄王六年,老闆的想法是與秦國講和。

但屈原不同意老闆的想法,並斥責楚頃襄王,老闆大怒,把他驅除出楚國總部郢都(Headquarter),被流放於更偏遠的分公司(江南地區)歷時十八年。

然而,正是因為有這被流放(放飛自我的機會),使得屈原廣泛地接觸了多元的民間文化(reached out to diverse culture),留下了千古絕唱《離騷》。

屈原雖日夜思念總部(Headquarter),卻一直沒有得到老闆同意回去效力,而十分痛苦和悲傷,走到長江邊,作《懷沙》一賦。最後,抱一塊石頭,投入汨羅江 Bye bye 了~

我個人總結了幾點:

1. 如果屈原有成長型思維的話,他可以把這一次貌似失敗的經歷,看作是一個磨練自己文學造詣的機會,同時他可以發展自媒體事業,沒事發一下他的詩詞歌賦,在YouTube、Instagram、甚至Podcast 上面(如果大家都願意給他投粽了,他的人氣應該是不錯的!)

2. 如果屈原懂得健康的調節情緒,他就可以幫助自己排解,不用因為跟老闆意見不合,就抱石頭跳河了~

3. 高學歷與才華並沒有辦法解決以上的兩個問題!最後還是失去了生存的能力,因為他自己先放棄生存了!

教會孩子轉念 (shift mindset),和健康的排解情緒,儘管以後沒有粽子吃,至少孩子還可以健康的生存下去繼續努力!

至於為什麼大家這麼“懷念”屈原吧?我還是想不明白!我想大概主要是大家懷念粽子啦~

哈哈,假日笑一笑!你們有什麼看法呢?